【偏鄉訪視需求!】整合專案捐贈 「行動訪視交通車」,服務花蓮民眾!
 
    起心動念:從關注思覺失調到人道典範的學習 
     很久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台灣思覺失調症的問題,那時議題還很新,並不被重視。花蓮縣是我們長期關心的地區之一,尤以劉一峰神父及其團隊,是我們長久學習的標竿。劉一峰神父為花蓮縣玉里天主堂、安德啟智中心、安德怡峰園負責人,在花蓮從事多項人道服務,長年照顧思覺失調者、遊民、更生人及其他弱勢族群,服務對象多為精神障礙族群。神父為台灣奉獻了一甲子,心心念念都在他所照顧的弱勢族群:三餐、居住、健康與人性尊嚴。"他說: 做好社會服務的要點,是讓社會邊緣者有基本的「三餐與住所」;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生活在「群體支持性系統裡」"。 社會服務對我們而言,往往在起步時模模糊糊,但多年後回頭看,卻能清楚看見那些堅持的軌跡。
 
     盤點真實需求:交通困境 攔阻照顧的可能 
     在全省資源盤點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交通」在長照與社福領域中,佔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多獨居衰弱長者,因身體退化與缺乏接送,無法走出家門;需要關懷訪視的精神障礙個案,也常因交通資源不足,而錯失早期介入的黃金機會。這些結構性缺口,讓照顧無法觸及需要關心與陪伴者。此次,我們特別整合企業資源,協助台灣偏鄉資源不均地區以及具理念與務實性服務事蹟的非營利團體,給予支持與協助。
 
     責信行善:企業參與 點亮行動價值
     社會議題何其多,如何精準與有效投放社會資源,協助地方與第一線的服務實踐者,在這條路上,我們特別感謝佳紡國際貿易,藉由我們的腳,一步一腳印地帶回真實的需求。未來,我們將持續整合資源,主動走入社福系統邊緣,推動以「責信、倡議與執行效益」為核心的社會服務模式,擴大對生命的正向影響力。




# ALTRUISTIC+Social Enterprise
# 台灣利他資源整合社會企業